Quantcast
Channel: 《由豆瓣改版分析豆瓣未来的趋势》的评论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

作者:chitchy

$
0
0

嗯,顺着豆瓣fans小组看到这里来。

你这篇写于半年前的日志,现在回头来看,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想要补充的?

个人角度来说,我是觉得豆瓣的SNS功能好丢掉了。我其实从来不用豆瓣SNS,上去只是为了找书、音乐或电影。

可是类似我这样的用户,是无法为豆瓣盈利的。我从来不去它推荐的书城买书。而且讨论也不积极。所以我觉得豆瓣朝sns发展也是摸着石头过河——毕竟他们至今还没发展出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。只能靠让那些使“豆瓣使用人群的整体素质大大下降”的人来营造一个热闹的气氛。

文艺青年还是太曲高和寡了。而且文艺青年稍给点SNS功能就容易成粪青——但这不是粪青们的错。粪青都是压抑导致的。所以这一说又提升到了国情高度。

另外,我最近发现一个词比“文艺青年”更贴切:有人文精神的理科生。物以类聚,杨勃自己是那样一个人,他建的豆瓣最初吸引的也都是这样的人。(一篇采访里说,杨勃最初希望豆瓣能吸引专业的影评、书评作者上来发言,事实上豆瓣的多数成熟用户却多是有点文艺的医生、工程师这样的人。真的在新闻、媒体、文艺的专门领域混的人,反而不怎么上豆瓣来写东西)

我自己也是,有点小文艺,但是具有清晰的逻辑性和务实性。我喜欢这样的人。这次的低俗事件,也许对豆瓣来说是一次浴火重生。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